本文转自:人民网-广西频道
今年暑假,广西现代科技馆体系的热度持续攀升,全区17家科技馆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,开展特色活动超1200场次。其中,广西科技馆常设科普展厅、展览中心、高科技影视中心合计接待近50万人次,策划实施活动400余场,成为公众亲近科学的热门打卡地。而在这股热潮中,科技馆的“热”不再是简单的人流聚集,而是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。
前沿科技展览成为科技馆“吸睛”的核心动力,让公众与科技的距离前所未有的拉近。广西科技馆自主策划的“解码AI 拥抱未来——人工智能科普展”持续展出。该展览不仅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脉络,还集中展示了区内多单位在“AI+”医疗、教育、农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,让公众看到了AI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展览精心设置的“AI照片墙”“体感AI绘画”等互动体验区,以及全新升级的智能展品,让公众得以直观感受智能时代的生活场景。
孩子们参观“解码AI 拥抱未来——人工智能科普展”。黄传彦摄
教育活动也打破了传统模式,更加注重实践与参与,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成长。“科学列车”AI研学之旅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,量身定制了人工智能编程、3D建模与打印等进阶课程,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解锁科技技能,真正做到了“在玩中学,在学中乐”。“红领巾讲解员”系列活动则另辟蹊径,通过专业培训,让少先队员成为AI科普展的小小解说员。参与研学的青少年纷纷点赞这些活动“有趣又涨知识”。
市县科技馆则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智慧,为科普注入了浓厚的历史底蕴。比如百色市科技馆精心策划的“中国古代四大发明”系列科普体验课,为青少年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科技探索之旅。活动自7月13日启动至8月3日收官,以“一周一主题”的形式开展。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,孩子们亲手触摸“造纸术”的纤维纹理、感受“印刷术”的活字魅力、探寻“火药”的化学奥秘、领略“指南针”的地磁智慧。
这个暑假,广西科技馆的“热”,是科技与公众深度互动的“热”,是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的“热”,更是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“热”。这些新变化,不仅让科技馆成为了公众学习科学知识的场所,更成为了激发科学兴趣、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,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(黄传彦)
股票怎么买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